中国工人运动史是一个应当切实研究的领域。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和环境条件,中国工人运动也不例外。它的早期微弱、后来壮大和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联系在一起。了解中国工人运动史可以从一个重要的方面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
关于中国工人阶级独特的地位和历史作用,以往我们的一些文献和论著上早有阐述。那些阐述,给人们提供过重要的思想认识或启示,那些阐述,发源于通常所说的民主革命时期。因此,它们主要是讲工人阶级革命的彻底性和在民主革命中的任务。当时只能如此,讲的道理也是正确的。现在民主革命胜利、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已经过去半个世纪,我们只是简单地重复原有的正确道理,就显得缺少了点什么,不教人餍足。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是从中国近代历史复杂矛盾运动的整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越往后,这一点越突出。
何谓中国近代历史复杂的整体运动?我们把多种社会矛盾现象梳理一下,可以知道,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矛盾,是民族丧失独立,要求在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以及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实现工业化、近代化。民族不独立,缺少近代化,这两大问题压抑、困扰中国几代人伸不起腰杆,斗争总是失败。中国近代历史奇特地形成了虽不相等,却是明显存在着两个相反走向的两条路线。一条是急剧的下降线。中国遭受外国侵略压迫加上封建统治,一天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黑暗深渊里沉沦下去,直至日本发动八年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灭亡的边缘。一条是曲折、艰难、微弱的上升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露头,本世纪初并出现过短暂的小小增长浪潮,尽管全都是轻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再次加紧对中国的控制,但是直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也仍然多少保持增长倾向。民族工业是新事物,给中国前景带来了光明。伴随着它,中国出现了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近代知识分子。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中工人阶级是近代工业的生产劳动者,最富于革命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以中国工人阶级的存在为基础,并且在政治上成为它的先锋队的。这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化。与近代工业相伴随的这些社会势力,各自凭着自己的能量,加上深受压迫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群众,才构成了民族独立,打开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最后支柱。新中国代替旧中国,是民族不独立与近代工业同时存在的下降与上升两条线矛盾运动的终点,同时,也是中国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起点,把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放在中国近代历史这个大脉络、大变迁过程里看待,显然就丰富多了。事物要从它的运动中去认识。事物一定形态的运动没有完成,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不可能完成。相反,把握住了事物一定形态运动的某种完成式,我们的认识就有可能比较深刻一些,全面一些。我说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是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矛盾运动变迁的整体过程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个意思。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息息相关,但又是不同的两件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独立了,中国要实行现代化,即使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工人阶级现在一是国家、社会的主人,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劳动者。它的地位、作用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新情况、新矛盾接踵而来,但这已经不属于我们讨论的如何看待工人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的问题。
对于学术著作的要求是什么,似乎不好笼统地说。零星接触到一些出版物,使我设想重复两个词:“实学”、“创新”。实学、创新说来平平淡淡,在学术研究上真正见诸实现,谈何容易。刘明逵、唐玉良两位主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是若干时间以来国内外同类题目中一部值得注意的书。它在实学、创新上达到了怎样的境地,那要由读者和同行们去评论。我能够说的,是编著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是下过功夫的。人们爬山,越多爬几步,到达的位置就越高。研究学问,肯下功夫,我想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爬山。
(本书系作者为《中国工人运动史》写的序)